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互联网医院因为具有避免交叉感染、快速开展医疗服务等特点,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20年,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或将因此迎来新的拐点。
意略明旗下医药医疗咨询团队凭借对互联网医院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曾为您“揭秘互联网的前世今生”。我们将继续和您探讨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哪些医疗服务?互联网医院和药企的机会点何在?以及未来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什么是互联网医院?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正式出台的相关政策,互联网医院指“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
因此,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线下实体医院,其主导方可以是线下实体医院自己,也可以是第三方企业(多为互联网医疗企业)。
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哪些医疗服务,对药企又有哪些机会点?
依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涉及的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直接为患者服务
1)在线诊疗: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2)在线处方和药品审核配送
无论何种形式的医院,医疗服务的本质是不变的,结合自己的技术特点,互联网医院在如下领域的发展值得思考:
>>基层医疗+家庭医生
国家医改的导向是分级诊疗及医联体的推进和建设,在“强基层”的同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互联网医院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链接作用;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成为医改层面的主要政策之一,互联网医院应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达成多方面合作,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寻求更大的机会增长点。
>>慢病管理+康养领域
从政策规定的“互联网医院只能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服务,不得开展首诊服务”中不难看出,国家重视对互联网医院的医疗风险把控,最大化保障医生和患者的利益。同时国家倡导健康中国战略,未来的医疗重点在于以患者、以健康为中心,因此互联网医院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领域,以及针对老年人的康养领域展开探索。
典型案例
在上述领域走在行业前列的微医和好大夫,以挂号和轻问诊起家,分别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乌镇互联网医院和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目前在医疗服务方面进行相关探索:
主推在线复诊和远程会诊服务;
以医联体模式(医院和医院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和基层医疗模式(签约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机构的广覆盖并形成合作联盟;
借助微医和好大夫的医生和患者覆盖资源,有药企开始探索医生教育和患者教育方面的合作,但没有深入到药品销售领域,但未来药企在寻求新的销售增长点,布局渠道下沉时,可以尝试在基层医疗市场和院外渠道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探索。
2. 介入医疗机构之间的服务
1)远程会诊:医疗机构之间通过远程进行会诊,某医疗机构受邀方提供诊断治疗意见,某医疗机构邀请方明确诊断治疗方案;
2)远程诊断:邀请方和受邀方建立对口支援或形成医联体等合作关系,由邀请方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对于药企来说,在医保控费和全国集采不断推进的宏观环境下,互联网医院不失为一种创新增长的新渠道:
借助互联网医院在慢病管理、药品分销配送等领域进行布局,尝试寻找新的机会点;
利用互联网医院的技术优势,增加药企在广阔市场的覆盖、渗透和影响力,从而实现销售增长;
除销售层面外,基于患者真实世界大数据(RWD,real world data)的积累,同样可以优化和提升医学和研发部门在药品研发和注册等方面的工作。
未来互联网医院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我们主要围绕决定互联网医院发展的三要素即医生、患者和支付进行讨论。
1. 医生层面
掌握大量优质医生资源无疑是互联网医院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无论是实体医院还是第三方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都缺乏优质的医生资源。因此,需从增加阳光收入、提升口碑和个人影响力,以及提升临床业务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三方面入手,吸引更多优质医生资源。
2. 患者层面
不同于其他互联网电商平台的销售习惯和模式,互联网医院不能简单套用互联网流量思维模式去驱动增长。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疗服务是刚需,但也有一定的时效性,且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同医生相比,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互联网医院如何吸引新患者,如何留存患者并培养患者在线诊疗的行为习惯,如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增加对平台的粘性,都是互联网医院在患者端亟需考虑的问题。
3. 支付层面
相较于线下医院以医疗保险支付为主,互联网医院多依赖患者自费,因此行业发展亟需寻求保险的支持,国家层面的基本医疗保险更倾向于以公立医院主导,而商业保险逐渐被大众所熟悉和接受。互联网医院和商业保险创新合作在险种和服务层面不断优化,未来将不断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作为政策依赖型的行业,下一篇文章我们会给大家梳理有关互联网医院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可能带来的行业影响。
如需了解更多互联网医院策略制定方面的信息,敬请咨询意略明集团旗下的Illumin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