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ower the Future of Marketing

English

你的“拉新”努力80%都白费了

2017-07-19 意略明
618大促 品牌声量 “拉新”

轰轰烈烈的“618”逐渐落下了帷幕,相信许多电商品牌在这一两个月中都卯足了劲儿,希望借着年中这个人造的“黄金”时点拉些新客,冲点销量,不过“拉新”这件事,真的那么靠谱吗?对于要“拉”什么样的新客,“拉”回来的新客价值究竟如何,品牌经理多少人能够胸有成竹?意略明旗下专注大数据研究与商业应用的IlluminAnalytics以婴幼儿奶粉为例,对10个主要进口品牌在淘宝/天猫上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期帮助大家剖析品牌目前的“拉新”效果、以及“拉新”对最终销售的推动情况。


如果单就推动销售这点而言,“拉新”的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比较各个婴幼儿奶粉的主要数据,我们发现新客比例的高低和销售增长并没有直接关系。然而据此就以为“拉新”对于品牌的增长并无价值,结论也未免过早。


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客中有一批用户对于品牌的增长可谓是息息相关,他们在成为新客后的6个月内,总计购买该品牌奶粉不少于3次,这部分人我们称为“忠诚新客”,他们对于品牌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新客。


虽然新客比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忠诚新客的比例却强烈预示了将来一段时间品牌的用户人数。换言之,同是“新客”,其对于品牌的价值大相径庭。非忠诚新客对品牌并无多大贡献,甚至是品牌的负担。


然而在研究各品牌的招新情况以后我们发现,忠诚新客的比例普遍不足20%,这说明,品牌高达80%的新客招募资源都被浪费了。因此IlluminAnalytics认为,要提升品牌的中长期表现,必须告别以往那种粗放的、一刀切的、追求数量的拉新模式,转而关注新客的质量,对潜客进行有鉴别、有选择的获取。


从“新客”提升到“忠诚新客”,品牌需要注意两大影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品类潜力


在新客中,约三分之二的用户在本品类只进行“一锤子买卖”,后续再不购买本品类商品(至少不在淘宝和天猫上购买)。我们推断其中可能有相当部分为临时性购买或替人购买的行为。


品牌忠诚度


有些新客具有较高的品类价值,多次在同一品类上产生购买;但其中一半左右在一两次购买后转换到了其它品牌。这其中固然有部分用户天生爱探索爱尝新,但也不排除对原品牌有不满意的地方。


品牌因此在拉新时面临两大命题:


1.哪些潜客,一旦成为我的新客后,较有可能持续在品类上产生购买?

2.哪些潜客,一旦成为我的新客后,较不可能短期内转换到其它品牌?


 “预见未来”的任务绝非易事。然而凭借电商平台积累的海量消费者数据,辅以合理的洞察提取和分析建模,品牌完全可以稳步推进在这两方面的不断优化,最终实现“拉新”的终极价值。


IlluminAnalytics 认为品牌要获取稳健的增长,在“拉新”方面应从以下几点着眼:


1. 继续大力扩展新客来源,探索新型、高效的渠道

2. 持续评估所招募新客的终身价值

3. 建立预测模型,预判各类潜客将来的终身价值

4. 集中资源,使其导向高价值新客的获取


当然,以上讨论还只局限于电商平台。对大部分品牌而言,品牌新客并非来自单个渠道;增加有价值的“品牌新客”,而非“品牌在线上的新客”,才是业务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打通品牌线上线下数据,识别“品牌新客”和“品牌在线上的新客”,厘清目前品牌新客的招募渠道、以及在各渠道间的流转路径,是极具探讨价值的另一课题。

IQVIA艾昆纬(纽交所代码:IQV)是全球领先的临床研究服务、商业洞察和医疗健康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提供服务。更多资讯请访问www.iqvia.com